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護健康、做環保、拼經濟,一舉三得靠走路

四體不動,毛病上身;運動和飲食是維護健康的兩大支柱,毋庸置疑。以養生為目的,一般傾向選擇溫和的運動類型,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也比較能夠日久成習慣。 然而在不斷推動所謂「現代化」的過程裡,不要說其他運動了,就連最本能、簡單的「走路」,也成為時尚城市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

平心而論,在大城市的地面上行走,通常不會是太愉快的經驗。首先,混凝土鋪面堅硬冰冷,如果鞋底的抗震保暖度不夠,走久了雙腳可是會受傷的。過多車輛排放的廢氣,吸進肺裡造成的損害可能把運動肢體的正面效益全給抵消掉。若再加上路旁人行道狹窄甚至闕如、光禿禿不見行道樹;寬闊無比的馬路上方縱橫交錯著車行高架道,行人過道或天橋卻不知遠在何方;在城市裡走路,確實是一樁苦差事。話說回來,是誰讓城市裡愉快的散步成為一種奢侈?

從某個角度看,所謂建立現代化消費型社會,即是人類用剝削自然的方式,來躲懶以及徒勞無功地試圖填滿慾望的無底洞;最終無法逃避被慾望吞噬毀滅的命運。可以走路、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抵達的地方,為什麼一定要開車前往?就算有必須開車的理由,為什麼不能選擇小排氣量車種,非要在城裡開高耗油、高排氣的豪華休旅車?除了無良商人以日益精進的行銷手法,不斷扭曲人們價值觀並助長貪慾,「城市規劃失當」是另一把劈毀行人路權與城市生活品質的巨斧。

標準的發展失控城市是這樣形成的:規劃之初由於短視,將城市分割成一塊塊大面積、單一功能取向的區域,例如金融區、百貨零售區、文化藝術區…等等;但是這種做法,巨幅提高了從業人員和使用者,其住家與功能區的平均距離。日常往返的距離一拉遠,人們對機動車輛的需求自然上升。如果再加上為地產開發利益而將原先位處市中心的住宅區往郊區遷移,以及大眾運輸系統不發達,城市車輛必然在短時間內暴增。再者,主政者根本上認定路權屬於機動車輛而非行人,因此當車輛增多、交通出現壅塞時,唯一的對策就是不斷拓寬馬路、新建快速道路。然而馬路拓寬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汽車銷售量,反倒產生馬路愈寬、堵車愈嚴重的怪現象。於是,人行道縮減或消失、行道樹砍除,車輛廢氣使空氣品質不斷惡化,日益擴張的柏油和水泥覆蓋面夏日蒸騰、加劇熱島效應。此外,當地表絕大部份面積被不透水材料覆蓋,將改變地區的微氣候,使城市日益乾旱。終於,漫步街頭成為一種折磨,而居住在這樣的城市,也已經沒有什麼生活品質可言了。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2009 SAIC Alumni Calendar of Events 芝加哥藝術學院校友行事曆

 母校今年的行事曆--也就是有我的作品圖片入選登在上面的--歷經漫長旅程後終於在前兩天抵達我家。校友事務辦公室去年聖誕節前第一次寄發行事曆給我,但顯然那個小包裹於中國的茫茫郵海中不知落入誰手。農曆年後我請求辦公室再寄送一次,經過一個多月、在我以為它又被沒收之際,總算到了我手上。真是得來不易呀!打開包裹,內容物的模樣頗出乎意料之外~給諸位看看囉!

封面




拉開一長條(注意看有我的圖喔)




全部展開圖片頁



全部展開的內頁(月曆)



我的圖頁



我所在的月份頁



設計製作行事曆的團隊把我放在七月,也就是我的生日月份,不知是故意或巧合~我想不可能剛好12位藝術家都出生在不同月份吧。七月是學校最少事情的時候,也是大家出外玩樂的季節,挺適合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