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陳敏澤藝術家官網上線

 陳敏澤藝術家官網 https://mintsechen.com 正式上線

blogspot停止更新

最新資訊請上官網查詢,謝謝支持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安瀾園二十四景(17-24)

雲林山峽谷
 

戛天修竹擁層台,倚偏危欄倦眼開。

墨點亂雅紅樹聚,櫓聲寒雁碧空來。

爭誇與客携壺興,不負登高作賦才。

好是無風并無雨,斜陽歸路首重回。

——清  鍾大源【次韵潛山丈安瀾園登高】



筠香館

老竹露花垂,新竹風梢亂。

莫聽琳瑯聲,微妙在鼻觀。

——清  陳元【海寧安瀾園雜詠】之題筠香館

安瀾園二十四景(9-16)

赤欄曲橋

 倒影臥波紅,人從鏡中走。

絕勝柳蔭遮,赤欄三百九。

——清  鍾大源【安瀾園十六詠】之紅橋



澂瀾館

塍將盤紆又一池,步欄曲屋俯漣漪。

幽篁風度鳴千管,高柳晴空織萬絲。

山愛斜陽迴照處,水留新月未沉時。

西來顥氣先秋至,一望空明有所思。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澂瀾館

安瀾園二十四景(1-8)

安瀾園門

 隅園舊有名,岩壑窈而清。

城市山林趣,春風花鳥情。

溪堂擅東海,古樹識前明。

世守猶陳氏,休因擬奉誠。

——清  乾隆 御製詩【乾隆二十七年駐陳氏安瀾園即事雜詠六首】之三



城隅花墅

莫嫌近市少清娛,林水悠然有一隅。

種樹十年蔭已茂,為山半仞意成圖。

還家敢擬鄉名鄭,歸臥真堪谷號愚。

童子候門迎我笑,田園猶喜未全蕪。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城隅花墅

安瀾園遙想

小石梁
 

隔塵便是白雲鄉,笑指溪橋擬石梁。

行過東西殊縹緲,水分南北自汪洋。

高梧影直閒垂釣,雙柳蔭濃坐納涼。

最愛月明風靜處,淵魚極樂鳥迴翔。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小石梁



古藤水榭

池迴岸斗見泱泱,水榭空明繞曲廊。

蘭薄當階清影動,古藤垂架綠蔭涼。

風來嶺畔飄林翠,月到波心射屋樑。

簾幙不施貪騁目,畫圖一幅似瀟湘。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古藤水榭

海寧陳家安瀾園重建計畫

 


        海寧陳園,乾隆皇帝下江南四次駐蹕、賜名安瀾園,可想見其引人入勝的程度。太平天國把安瀾園燒成白地,如今徒留幾口池沼、幾截石板橋,與史籍記載、詩文形容。對於這座遙遠的家族榮耀象徵,我原本不大在意;畢竟祖上的光輝無法照亮我的前途,還是著眼於現實世界觸手可及的事物比較實在。然而,我的姊姊想法不同;身為建築師,她一直期望自己能重現安瀾園的榮景,即使只在圖紙上呈現。可惜,姊姊來不及將心願付諸實行,便已撒手人寰。我想,自己能為她做的最後一件事,應該就是完成這樁心願,雖然僅以我能力所及的形式。於是,我的安瀾園重建計畫,便由此展開。

        本計畫得以成立,要歸功於海寧當地熱心文史的人士,特別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失落的安瀾園》一書的作者張鎮西先生。若非考古資料皆已齊備,我根本無從著手;人在台灣,想蒐集周全祖籍地方資料,實乃天方夜譚。正因有《失落的安瀾園》豐富資料做為根基,我才有此創作發想。該書中不僅繪製出安瀾園的復原平面圖,並完整收錄歷代陳家人與賓客的遊園詩文,讓安瀾園的風采通過文學表述,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而我的重建計畫,便是將我心眼所見的安瀾園各處景致,以平面繪畫呈現在大眾面前,並帶給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的遊園體驗,亦即呼應中國山水畫「可居可遊」的傳統。

        其實過去已有描繪安瀾園的畫作,最著名的即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海寧陳園圖》。然而此圖依憑的僅是畫家遊覽過安瀾園的記憶,其中誤差甚多,就重建實景而言幫助不大,構圖的藝術性也不高。民國初年,上海名畫家申石伽受陳家人委託,繪製安瀾園十五景圖冊;但申氏從未見過安瀾園,能取得的參考資料也有限,以傳統園林畫「意境重於寫真」的方式創作,美則美矣,難以顯現安瀾園的獨特樣貌。《失落的安瀾園》出版之前,海寧地方文史人士進行安瀾園考古研究,也曾委託畫家繪製復原圖;但一來準確性有待商榷,二來構圖形式偏向鳥瞰地圖而缺少意境,代表性不足(以上圖面《失落的安瀾園》皆有收錄)。因此,我的安瀾園重建計畫,更顯得意義非凡。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給Blue的49封分手信》陳敏澤圖文新書療癒登場


告別是為了重生

——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


專文推薦


樂茝軍(薇薇夫人)/作家

黃河/ART TAIPEI 藝博會共同創辦人

朱和之/作家

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

楊舒涵/心理學講師


聯合推薦


蘇慧貞/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皇光醫師/國泰功醫診所院長

連正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簡忠威/水彩名家

王建民(蠟筆王)/蠟筆藝術家、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講師